《十二個想死的孩子》橋本環奈密室緝兇 《金田一》導演堤幸彥借推理籲少年人愛惜生命
發布時間: 2019/04/09 13:36
最後更新: 2019/04/09 16:10
日本著名導演堤幸彥,全新改編小說的電影《十二個想死的孩子》,繼續他最擅長的推理題材,請來杉咲花、橋本環奈、北村匠海、新田真劍佑等12位當時得令新一代演員密室鬥戲。
12個參加自殺網站活動想進行集體安樂死的孩子先後到達集會指定的廢棄醫院,卻發現場內竟有具屍體,難道有殺人兇手混入其中?一班想命運自決的少年決定抽絲剝繭找出兇手。
《十二個想死的孩子》由堤辛彥執導、倉持裕編劇,改編自日本小說家冲方丁於2015至2016年間在《文藝春秋》連載的故事。
影片講述12名未成年少年參加了自殺網站的活動,目的是進行集體安樂死,他們先後到達集會指定的廢棄醫院,卻發現場內竟有一具屍體,他們懷疑當中潛伏了一名殺人兇手。由於他們只想「集體安樂死」而不想被謀殺,所以決定集體安樂死前先找出誰是兇手。
而在討論表決應如何行動時,他們就分別吐露出尋死的理由,有人在學校被欺凌、有人因意外受傷身心大受損害,也有人是因為母親長期缺席而有一個黑暗童年,想藉自殺來向抗議父母當初將她帶來這世界。
讓年輕人發聲
為何選擇拍一部有關集體安樂死的電影?堤幸彥說︰「在日本,青少年自殺是敏感的社會議題。現實中年輕人很少主動表達感受,戲中一班年輕人卻因為要投票表決,因而逐一舉手表態並講出尋死原因,可算是給空間讓年輕人發聲。」
事實是市場上由年輕人擔大旗的電影,不是動作片就是愛情片,而這個劇本着墨於12人的心理戰,給一班90後上位演員有機會發揮演技。
用5台攝影機在密室拍攝
對於一班年輕演員,堤幸彥卻要求甚高:「每日拍攝前會講清楚拍攝內容並會訂立目標,務求以最少時間拍出最多的情節,有些場面還要像舞台劇般盡量一氣呵成演出。」
以往堤幸彥的電影多有戶外場景,今回的群戲卻集中在密室拍攝,帶來拍攝上的挑戰,但也不無好處:「不用搬場景,我可以專注於如何表達角色內心狀態,利用音樂及燈光講故事;也因為只得一個主場景,所以今次就同時用多達5台攝影機拍攝,盡量捕捉眾角色神情變化,效果理想。」
演員組合都給人耳目一新感覺,拍攝風格也跟堤幸彥過往作品有別,但這位名導還是刻意保留了一點早在拍日劇《繼續》時已有的個人特色,最明顯便是用眼睛的大特寫作故事開端。他解釋︰「日本有一句說話是『眼睛比口的表達能力更高』,那眼睛意味着有人正在偷看,帶來一點驚嚇效果。」
熱衷上網缺乏面對面溝通
對於今次合作的新一代演員,堤幸彥表示只曾跟黑島結菜拍過電視劇,他讚她可愛又有魅力。
至於演出上帶來最大驚喜,他就首推新田真劍佑(戲中特別喜歡推理的高中生5號)︰「大部分時間,我都要求他在感情上的演出不可以有太大起伏。不過到最後一場,他突然流淚,與之前的平靜有很大分別,好像來一個大控訴,他的演出令到在場工作人員很感動。」
電影一大特點是戲如其名,只得「孩子」角色。雖然部分角色回憶時有提及父母,卻完全不見成年人的蹤影,堤幸彥解釋︰「電影中的密室空間好像是年輕人的世界,我不想加入額外元素令他們的世界受到騷擾,所以回憶片段中也沒有安排演員飾演他們的父母。」
談到現今年輕人只熱衷網上交談,缺乏面對面的溝通,63歲的堤幸彥不無感歎︰「有些年輕人不敢表達心裏所想,遇上難關又不敢面對現實,再加上跟身邊人關係疏離、缺乏支援,便容易有輕生之念。我透過本片想表達的正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很重要,不單止傾談,就算要爭吵都應面對面進行吧。」
可見影片表面講自殺,實則是巧妙地以另一種形式提醒年輕人要愛惜生命。
《金田一》推理劇成代表作
1955出生的堤幸彥,曾執導日劇《池袋西口公園》、《圈套》、電影《愛的成人式》、《20世紀少年》三部曲、《天空之蜂》等,是日本90年代由電視成名兼在電影圈大放異彩的導演之一。
曾7度獲頒日劇學院最佳導演獎的堤幸彥,作品影像風格多變,尤其擅長拍攝推理題材。他笑說不喜歡局限自己,所以一直以來既拍電視劇、電影,也會拍MV及執導舞台劇,藉此得到創意啟發。
哪齣日劇對他事業影響最大?「一定是95年至96年的電視劇《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由堂本剛、友坂里惠主演的漫畫改編推理劇,堤幸彥說當年用上嶄新拍攝手法,慶幸觀眾反應很好,成為他事業的轉捩點,自此便多拍推理題材作品。
撰文 : Mandy TOPick記者